今天包的的素餃,在民國87-88年間我在補四技二專的那一年,因為發願的關係,我吃了半年的鍋邊素。
某一天,我騎車路過後火車站的建成市場,發現一家一貫道的素食店,它的東西真的好好吃,
就這樣補習的日子中,我的午餐幾乎都是在那邊解決的。
但是因為事隔十年,我也沒住台北九年,所以忘了怎樣騎車過去,想請問如果有知道這間的水水,
可以與我分享它的正確位置嗎? (我唯一記得的線索,就是它的巷子出來是太原路,有賣皮包的。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就這樣,因為最近很愛吃水餃,就想說憑記憶那間素餃的料,又加上我在奇摩知識上做的功課,
所以就七弄八弄,有以下的過程,與大家分享唷~~
材料:腐竹、香菇、高麗菜、香菜、紅蘿蔔、筍、蛋兩顆、冬粉、甘草片、枸杞、香椿醬、薑。
調味料:素蠔油、香油、鹽、胡椒粉。
步驟:
1. 燒一鍋水後,先將腐竹(素肉)煮過一次,把表面的髒油去掉,再燒一鍋水,放入甘草片、枸杞、
與素蠔油。把燙水洗過後的腐竹放進去魯。大約慢慢的軟化後,再放入泡好水的香菇
(如果處裡的很乾淨,香菇水也一起下去)。大約魯一個多鐘頭,到腐竹是軟軟的感覺。
(放入香菇後)
2. 腐竹魯好後,剁成細末小丁,用紗布袋裝起來把素料擠乾。
高麗菜剁碎,用鹽醃一下,用紗布袋裝起來擠乾。
筍子切成小筍丁,因為這次我買的是沙拉筍,所以沒味道要調味,我是用鹽、胡椒,
醃一下,如果是酸筍那種,就是燙一燙去酸味切丁即可。
香菇切丁備用。
冬粉,洗乾淨後,放一點滷汁讓它吸湯汁,一段時間後剪碎。
3. 拿出炒菜鍋,放入香椿醬,不用放油了,因為香椿就是油去處理的,爆香菇,
要炒到很香,因為素水餃有八成,要靠香椿的香氣。
依序放入筍丁,冬粉,拌炒,這時再依自己的口味加素蠔油調味,炒好後要放到涼唷。
4. 剛剛炒的放涼後,加入高麗菜、紅蘿蔔切碎、香菜末、蛋兩顆,與胡椒調味。
@這時有個非常重要的步皺,就是薑要切碎爆一爆,放進來,這樣才會整鍋都有薑的提味唷~
拌成像上面那樣,就可以包了,那ㄧ個一點點黑黑的,就是香椿。
很好吃唷,不過非常非常的"搞剛",我的手剁的好酸唷,這也同時是我包水餃以來,最像"賣"的一次。
呵呵~與大家分享!!